融赢桥@

大力推动科技强军跨越式发展

科技兴则民族兴,科技强则军队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和我军发展历史方位,把科技强军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方略纳入强军兴军总体布局,就新时代科技强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,引领我军加快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,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,全速发动科技强军创新引擎,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贡献率。

图片

强化政治引领,始终坚定科技强军的正确航向


    图片   


坚持正确政治方向。我军是党缔造和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。旗帜鲜明讲政治,是对我军的根本要求,也是推进科技强军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。当前,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尖锐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,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军事科研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,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强军的政治领导、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。无论时代条件、形势任务、科研模式如何改变,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必须忠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把党的政治优势、思想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军兴军的科技优势、制胜优势。
坚持正确创新导向。当前,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、产业革命、军事革命蓬勃发展,特别是军事智能正在引发军事领域链式突破,战争形态正向信息化战争深度演进,智能化战争初现端倪。国际军事竞争唯创新者胜,我军只有敏锐把握世界军事科技创新方向,紧盯科技之变、战争之变、对手之变,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,才能善于出大思路、谋大方略、抓大问题、创大技术,以一流科技创新力催生和支撑一流战斗力。
坚持正确价值取向。科技创新离不开精神支撑。长期以来,一代代国防科技工作者忠诚于党、献身国防,在推动我军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,也铸就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载人航天精神、伟大抗疫精神等宝贵财富。随着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,也更加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。广大科技人才特别是军事科研人员,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、矢志强军的优秀品质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勇攀高峰、严谨治学、淡泊名利、团结协作,以大格局、大情怀做大学问、出大成果,做隐姓埋名人、干惊天动地事。

图片

强化自主创新,牢牢把握科技强军的战略基点


    图片   


秉持科技自立自强。科技越发展,竞争越激烈,越需要自立自强。历史和现实反复警示我们,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,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,必须依靠自主创新。过去,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,仅用10年左右时间,创造了原子弹爆炸、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,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,提振了国威军威。今天,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面前,在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,深入推进科技强军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根本战略支撑,才能挺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,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难关,努力实现弯道超车、换道超越,在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、非对称优势。
推进基础研究创新。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,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。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关联度日益增强,基础研究尤显重要。深入推进科技强军,必须把基础研究置于重要战略位置,不断加大国防基础研究投入,科学布局、稳定支持、久久为功,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、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,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累后劲,为打造更多“国之重器”厚实底蕴。
推动理技融合发展。当前,军事科学发展大交叉、大融合、大突破趋势越来越明显,理论和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,建设世界一流军队、打赢未来高端战争对体系建设要求越来越高,迫切要求把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引擎都发动起来。深入推进科技强军,必须适应理论设计战争、技术推动战争、技术引领战术的新趋势,打破“唯理论”“唯技术”二元分立的思维定式,深入探索理论和科技融合的内容、机制和手段,加强力量整合、资源统合、体系融合,以理技深度融合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。

图片

强化人才先行,着力打牢科技强军的坚实支撑


    图片   


着力吸引汇聚人才。坚持把广纳英才作为重中之重,着眼事业需要,创新引才机制,发挥好强军事业凝聚力、一流平台吸引力,坚持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,不求所在、但求所为”的柔性引才理念,做好名师大家、高端人才一人一策引进,不断壮大国防科技“头雁”队伍规模,持续优化创新人才队伍结构,厚实军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基础。
着力精准培养人才。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,立足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领域,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,坚持把军地院校作为夯实基础的主阵地,把科研一线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,把重大任务作为砥砺创新的主战场,坚持分类施策,抓好科技帅才、创新将才、新锐英才、青苗俊才和卓越团队的教育培养,结合重大工程、重点任务、重要平台打造“人才+”培养模式,一体推进“产学研训育”,做到“既出战略重器、又出高端人才”。
着力科学使用人才。使用是最好的培养。充分释放国家和军队人事制度改革红利,破除论资排辈、求全责备等传统陈旧观念,大胆使用年轻人才,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科技人才作为党委工程、战略工程抓紧抓实,对选准看好的年轻人才,尽早放到重大项目、吃劲岗位中去挑大梁、唱主角,让他们在实践历练中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、长才干。对那些偏才、奇才、怪才,要有用人的胆识和容才的雅量,为他们“量身定制”发展成长专道,真正做到“不拘一格用人才”。

图片

强化制度创新,充分激发科技强军的动力活力


    图片   


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,就要做好“加减乘除法”,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,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、聪明才智充分涌流。
加——就是加油鼓劲。进一步突出科研人员主体地位,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,让科技人才真正感到有奔头、有干头、有劲头,切实把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方针落到实处。从教育、管理、培养、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,扶好梯子、建好平台、端好盘子、当好绿叶,关心关注科研人员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,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,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。
减——就是减负松绑。牢固树立一切服务科研、一切保证科研的思想,深化科技创新“放管服”改革,靠制度机制改作风、纠“五多”。坚决防止和克服国防科技创新中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下气力把与科研不相关的会议活动、重复填报的各类表格、繁琐复杂的报批程序等减下去,充分保证科研人员每周不少于4.5天的科研时间,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钻科研、全神贯注谋创新。
乘——就是乘势而为。用足用好国家和军队在激励科技创新、促进创新创造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,借好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东风,大胆探索、主动作为,种好试验田、当好先行者。着力优化揭榜挂帅、首席负责、成果评价、绩效发放机制,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、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,让政策制度红利最大限度惠及科研人员,充分调动科研创新积极性。
除——就是除弊纠偏。按照法治要求转变科技创新方式,坚决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旧体制、旧机制,坚决破除科技评价的“四唯”现象、功利主义和人情干扰,靠制度机制祛除假大虚空等问题弊端,切实走出自我设计、自我循环、自我检验等窠臼。纠正科技领域法治意识淡薄、法治理念缺失等问题,不断增强科研人员贯彻科技法规的自觉性主动性,提高科技创新法治化水平。


上海青浦博磊双融创新协同发展服务中心   |   地址:上海浦东新区XXXXXXXXXXXXXXXXXX   |   电话:021-6151 5724(09:00-18:00)

Copyright © 2015-2021上海青浦博磊双融创新协同发展服务中心   沪ICP备00000000号   |   ICP证沪00000000   |   沪公网安备 00000000000000号

扫一扫
关注我们